近年的沙市中山公园,园貌刷新,变化巨大。重建中山纪念堂,迎建中山先生铜像,新建中山门,让中山文化得以深入人心。中山公园作为历史文化名园,须进一步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遗产,为“文化壮腰”锦上添花。
提起古城,首当其冲让人想到荆州古城墙。其实,据史料记载,沙市历史上也拥有一座完整的古城墙。始建于宋代,有近千年历史;南城垣紧靠长江,滔滔江水成为其天然的护城河,远比号称拥有中国最宽护城河的襄阳古城要气势雄伟,盛大壮观;其理应成为荆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然而,万分遗憾的是,古城垣遗迹已几近灭绝,人们的记忆也越来越模糊。
寻访、挽回、再现作为沙市“城市之根”的沙市古城,已刻不容缓,时不我待。沙市中山公园蜈蚣岭处曾为沙市古城西城墙的一段,其地势“依岭伴水”,环境十分优雅。现烽火亭处,有水泥砌成的城墙及烽火台造型,十分山寨。若能依原遗迹旧址,恢复一段古城墙及城门、城楼或烽火台等古典建筑;则不仅为公园增加了一处重要的文化景观,而且让沙市人有了“寻根”之处;可成为该园的“镇园之宝”,“立园之基”。沙市古城墙深厚的文化底蕴,在沙市城区无任何历史文物可替代,其历史价值甚至高于中山公园本身。多年来,中山公园将园外的名胜古迹,如春秋阁、卷雪楼(重建中)等移建于园内,以增添文化景观;然而却遗忘了本身坐拥的沙市古城墙重大遗迹,令人抠腕长叹!
恢复部分古城墙,我国城市有许多先例可循。如武昌古城墙,武汉市政府借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契机,在“起义门”遗迹处,恢复了古城楼及数百米古城墙,于城墙内侧新建了辛亥革命纪念碑林,已成为4A级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我市可充分借鉴,在还原历史的同时,添加“历代名人咏荆州”,“楚文化与荆州”等主题的碑林。蜈蚣岭的场景和氛围用于修建碑林,比原江陵碑苑的条件要优越,可将已定位为“张居正故居”的原江陵碑苑移建过来;现有蜈蚣岭地域,功能较为闲置,有杂乱建筑,地皮多为裸露,无草坪覆盖,若建为碑林景区,与周边场景浑然一体,相得益彰,和谐共处;美哉,其价值远高于“鬼城”利用。
中山公园历史文化呈多元化态势,人文景观众多,可尽可能恢复屈原居、太岳堂、武侯祠、总理纪念碑等历史建筑;其自然风景优美,可遍种四级花种,将公园变花园。按四A级景区标准来打造中山公园,力创国家重点公园。
以上建议,只言片语;不妥之处,敬请指正。